新基建能为智能交通带来什么
2020,一场疫情打乱了世界的节奏,而新基建犹如“冲寒不觉东风暖”,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振奋的主旋律。
新基建七大领域: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这七大领域,除了特高压与智能交通关联度不大外,其余六大领域,可谓是为智能交通量身订做。那么,新基建能为智能交通带来什么?本文从几个维度进行综述。
新基建下,智能交通市场生机勃勃,孕育无限生机。从市场看,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因此也是新基建的投资重点。
此次新基建涉及的七大领域中,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三大项,与智能交通相关。新基建风口下,中国智慧交通建设全面提速。
新基建下智能交通的AI风
AI是这个时代最为表征的技术符号,也是新基建在智能交通遍地开花的“最猛火力”。
在交通行业,车与路就是天然的矛盾体。特别是汽车数量与日俱增,汽车尾气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
而拥堵的道路交通也是我国各大城市发展面临的顽疾,拥堵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也因消耗在路上的大量时间而实际造成了城市商业的损失。
因此,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共生的交通问题,亟待解决。可以预见的是,数字化是当下最优路径。
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对新基建的期待,体现在通过后者的加持,进行顶层设计全面规划,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核心,建立统一、开放、智能的交通管控系统,获取新层次的管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实现智能交通愿景。
具体地说,在智能交通建设中,目前最缺哪类基础设施?答案显然是人工智能算力。每天收集和处理数亿条数据;数据类型涉及高清视频、图像等高维非结构化数据,还可能需要运用具有上亿参数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进行实时分析处理,这为底层计算基础设施带来了极大压力。
新基建下,AI彻彻底底来了,智能交通变了。人工智能狂潮已经席卷世界,标志着智能化所代表的下一代生产力规则已经影响和改变当下秩序,同时也正在颠覆智能交通行业。
说及颠覆,必然是对之前传统方式的极大提升。那么,是基于哪些交通管控需求的变化?
其一,随着城市扩展建设,道路长度不断增加,车辆数井喷且流动性大,传统方式仅依靠民警上路巡逻查获交通违法行为,当场予以教育或处罚的执法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形势发展的趋势,急需升级为AI+人工的新管理模式。
其二,在现场执法中,诸如路边违章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道、鸣笛,滥用灯光等,容易造成现场执法争执、阻扰、抗拒等现象,需要非现场执法来突出重事实、重证据,进一步体现执法公正性。
其三,当下智能交通范围治理关注点在向人、车两个方向发展,而形成的海量交通大数据,包含人、车、路;视频、图片、交通流等各类数据,后端需要有效处置的技术手段,以形成精准打击。
这些需求变化既是市场痛点,也是突破点,而智能非现场执法,就是AI赋能交通的一种最直接体现,通过智能进化和效能提升,让交通路面见警力,是交警路面秩序管理、安全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
同时,华为认为智能费现场执法解决方案可更加行之有效协助管理之前管不到或很难管到交通违法现场,规范交通出行。
建设“有序、畅通、安全、文明”智能交通生态,赋能AI后的非现场执法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的价值为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违法率,提升畅通指数,保障文明安全出行;在交通行业告别“汗水警务”,在海量的疑似违法库里,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违法预审,过滤筛选,以减人增效,提升执法量。
之前仅靠人工审核升级为机器+人工,效率提升50%。也能通过对所有过车图片的分析,多维度的结构化车人信息并大幅扩充疑似违法库,将执法量提升15%以上;
从根据经验做专项行动,升级为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进行精准打击和专项治理,让交通管控模式由“大海捞针”向“精确制导”转变。
足见,我们当下的智能交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个变化一方面用户业务转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AI技术的驱动。
车路协同,5G新基建最佳落脚点
尽管5G在民用手机领域已经有所初探,但5G的商业落地,智能交通中的车路协同就是最佳落脚点。
无人驾驶,曾几何时如空中楼阁,然,有业界预测,2021年将可以实现中国式无人驾驶的商业落地。
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通过更安全的交通出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让民众更有安全感;更加惠民、便民的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方式将可增加人民的幸福感;由无人驾驶赋能的更加智慧、智能的生活方式也将提升大众的获得感。
无人驾驶是近两年极为受人瞩目,它其实就是一种智能驾驶形态,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无人驾驶汽车在不断增加的传感器阵列驱动下,每天将会产生4000G的数据,而4GLTE的速度约为12Mbps,延迟为50ms,对无人驾驶的连接、安全的自治系统需求难以满足。
在实现5G无线网络技术后,其速度可以达到10Gbps和1MS的延迟,能够支持智能汽车的发展进程,提升汽车之间以及汽车和周围环境之间可靠沟通的水平,5G技术是无人驾驶车辆互联的关键促成器。
另外,汽车内部的数字服务也有赖于5G技术的实现,凭借超低延迟处理大数据的能力为汽车制造者提高乘客体验、增加移动收入提供工具。
当然,2019年5G在无人驾驶应用还是一种初级探索阶段,将无人驾驶车辆与更多的网络连接结合,对其安全性无疑存在一定风险。
一方面,车辆部件和系统在借助5G网络与外部进行连接时,也增加了可能受到攻击的范围。
另一方面,基于无人驾驶车辆对无线网络的依赖,5G基站的建设和维护显得至关重要,保持基站长时间正常工作并且增加基站的分布覆盖是保障可靠数据传输的关键。
针对以上问题,汽车制造业需要全面制定5G基站的建设计划,同时借助现有安全技术研发完善无人驾驶车辆的网络安全机制。
轨道交通:新基建的“超级高铁”
我国轨道交通总里程数,全球第一。那么,围绕轨道交通,与安防相关的建设也是商机无限。在轨道交通建设中,这些投资都主要用在哪些地方。
据了解,目前轨道交通已经成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重点新兴技术应用的重要“战场”,并且佳都科技提出“智慧新地铁”战略。
目前来看,在轨道交通领域AI+安防应用场景丰富。其中AI技术在安防领域应用最广的就是智能摄像机,可对乘客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人脸识别等等;
智能报警功能可使应急部门第一时间掌控信息,预设好处理方案;智慧警务全方位部署支持警务业务的高效响应和处理;通过物联网解决方案极大地丰富了门禁系统,在安全、便捷性管理控制上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另外,“全自动运行”系统将打造一个“没有司机”的地铁,能有效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车辆组织的灵活度;
而基于大数据分析、预测、决策技术的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系统,将繁杂的运营维护工作从“计划修”升级为“状态修”,从而减少低效的运维检修工作,灵活调整零部件、备件数量,实现“精益运维”……
目前以北京、广州为例地铁智能化正在加速,伴随着此次新基建建设,智慧车站、智慧线网等等为代表的轨交智能运行系统将得到进一步普及,智能安防系统也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基建开启充电桩最好时代
与轨道交通一般,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级之一,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赶潮其步伐已晚,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却是全新的赛道,弯道超车却有可能。
所以,在新能源汽车发力或新入的企业,不胜枚举。充电桩就是为新能源汽车而生的配套产品,你很难想象,一个配套产品能被纳入新基建范畴。
当然,2014年充电桩就进入大众视野,只是因新基建,它步入了最好的时代。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包括充电模块、主控制器、检测模块、防雷模块、通信模块等,直连电网负责给汽车充能,推进充电桩建设是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的必要条件,若建设乏力,将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首要问题。
并且充电桩建设量的规划是达到车桩比1:1,出售一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充电桩规划建设。
处于成长期的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关联利益大,易受政策波动影响,而在新能源车向市场化方向转型、补贴退坡的情况下,国家政策扶持方向重点转向充电桩理所应当,这一场极其庞大的工程入选新基建以开启新一轮发展也合情合理。
BATH:新基建的智能交通“生力军”
智能交通是一个交通封闭市场,之前玩家并不多,即便有之,也是浅尝辄止,“外来和尚会念经”,在智能交通领域并不适用,但,新基建下,BATH开始重仓智能交通,或许他们就是未来扛起新基建智能交通大旗最为强劲的代表。
面对智能交通这个新风口,几乎所有的科技企业都在积极谋划,并试图分一杯羹。但真正能够进入核心领域建设,并依托自身技术、资源优势,在各个层面上全面参与的智能交通建设的却并不多。能在各个层面上全面参与智能交通建设企业少的原因不难理解。
智能交通是一项长期性的、资金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极高的系统工程。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不仅涉及到如何实现一辆汽车如何实现自动驾驶这样的技术环节,还必须具有能够从整个智能城市交通系统的高度,去理解并解决所有交通参与者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具体而言,他要求参与智能交通建设的企业必须在“车、路、云、图”等所有环节上都具有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实力。
当前,国内具有如此能力的厂商仅BATH几大巨头而已,他们也是业界公认为的新基建引领者。
BATH能成为新基建的引领者并不是因为他们体量,而是他们很早就在“新基建”、智能交通进行了布局。
以百度为例,早在新基建成为行业热点之前,其已经通过提前布局构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完整体系,其AI赋能能力早已在各大行业中成为数字化、智能化升的驱动力。
智能交通方面,百度Apollo去年4月对外发布了国内首个车路行融合的全栈式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百度ACE交通引擎和完整介绍ACE交通引擎的《Apollo智能新交通白皮书》,系统地呈现了百度“一大数字底座、两大智能引擎、N大应用生态”的业务规划。
据了解,百度ApolloACE交通引擎采用“1+2+N”的总体架构,其中:1个数字底座,包括小度车载OS、飞桨、百度智能云、百度地图支撑的车、路、云、图”等未来交通基础设施;
2个智能引擎,分别是Apollo自动驾驶引擎和车路协同引擎;N个应用生态,包括智能信控、智能停车、交通治理、智能公交、智能货运、智能车联、智能出租、自主泊车和园区物种等。
相对于几个对手,腾讯在智能交通声音显得较弱。但从新基建商机开始,腾讯在智能交通领域所到之处,总能卷起旋风。
从WeChat到WeCity,从车载微信到TAI3.0,从腾讯车联到腾讯智慧出行,现在腾讯又推出WeTransport。
紧紧围绕着连接人,服务人,腾讯面向企业和政府的产业互联网之需求侧根基特别扎实,助力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让交通出行体验更优化,让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更便利。
腾讯正在勾画“以人为中心”的未来美好生活。在腾讯智能交通业务能力图谱里,腾讯总结了5大基础设施,5大核心引擎,3大能力平台和3大泛在生态,以及腾讯大数据平台和交通数据连通的数据底座。
结语
智能交通与新基建,要说的还有很多很多,以上只是冰山一角。
一言以蔽之,2021智能交通,来一场与新基建的“幸福邂逅”。
图片使用申明:原创文章图片源自‘Canva可画’平台免费版权图片素材;引用文章源自引用平台文章中所使用的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