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卡logo

我国将建成超500家智慧园区,产业规模超3000亿

2022-03-29来源:

2021年,北京中关村壹号产业园「全场景智慧园区」正式上线,1个智慧大脑运营平台,2个展示平台,10多个应用场景构建成了整个“沉浸式”智慧园区的运行体系,VR实景智慧导航系统、智慧访客系统、迎宾机器人 ……等等都在为这个产业园区增添着科技的力量。

这是北京海淀区首个全场景智慧园区,甚至也可以说是未来智慧园区的“发展指向标”。

关于园区建设,中关村壹号首席技术官张京辉表示:“中关村壹号致力于建设‘数智ONE’,以数据孪生为基础,全面整合科技资源,智慧化解决科技园区发展过程中‘企业如何引入、园区如何服务、产业如何发展、园区如何增值’的4大难题。”

可以看出,在科技力量加持下,智慧园区的场景落地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当科技走向现实,其因素除了我国软实力的增强,也得益于政策文件的支持,例如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鼓励信创产业发展等等。发展规划方面,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等,都旨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园区,正在成为中国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主力。

智慧园区是什么?

智慧园区是通过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以感知、互联、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服务管理架构,促进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活更加协同,创新活力更加活跃,运营管理更加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从技术视角来看,传统园区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较为匮乏,大多仅实现通过互联网进行部门间、企业间的数据互传,而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与分析缺乏探索。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园区通过部署摄像头、传感器等物联网终端构建园区的底层感知网络;通过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园区的中枢平台,实现对园区数据的充分汇聚与深层分析,为园区管理与决策提供帮助。

从应用视角来看,传统园区由于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园区管理效率普遍较低,信息传输不畅,审批流程大量依赖人工,实时监测与反馈效果不理想;区内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多数呈现机械化、自动化。而智慧园区注重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通过在园区部署数据中心、搭建云平台、创建办公、安防、运营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园区运行的全过程数字化控制,园区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大幅提升园区的运营管理效率。

智慧园区相较于传统园区的优势?

智慧园区是传统园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改良升级,相较于传统园区,其优势可以总结为园区运行更高效,公共服务更便捷,生活配套更智能三个方面。

1、园区运行更高效

智慧园区在园区管理与企业运行效率方面较传统园区优势明显。一方面,智慧园区具备较为完整的数据归集汇总能力,园区管理机构能够及时获得大量的园区实时数据与现场信息,并将其在统一管理平台上予以呈现,从而极大削减了问题排查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提升了园区管理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智慧园区拥有互联互通的网络底层平台,能够通过项目与事务的电子化,帮助园区内企业广泛精准对接园区内外部资源,并全节点追踪留痕,有利于企业节约相关成本,推进园区企业高效运行。

2、公共服务体系更便捷

得益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智慧园区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方面远超传统园区,可以广泛运用网络平台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的便捷度与效率。依托统一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公共服务部门的数据能够实现打通,使得原本分散于各部门、各机构的公共服务事项可以“一站式”办理;部分业务能够实现自动化审批与无人办理;借助网站、微信、微博、APP等数字化工具的整合联动,园区公共服务的业务进度能实现远程查询,并通过消息推送等方式实现告知;主管部门与监督机构能够就园区服务结果与满意度情况得到及时反馈。通过数字技术与园区公共服务的融合,智慧园区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得以实现。

3、生活配套更智能

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园区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度和依赖性逐渐增强,这对园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园区正逐步实现从传统的互联网信息化布局向物联网布局模式的跨越,以信息、人、服务三者的互动为核心,实现信息流动的实时化、交互化,打造智能化服务体系,引导数字生活新方式,提升居住人员对园区的黏性。智慧园区多以统一的移动端平台或智能一卡通为载体,提供娱乐、购物、餐饮、健身、停车等一系列配套的便捷服务,利用园区的综合服务供应链打造全领域的电子商务化应用,加之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生活娱乐信息的实时发布和查询,可以确保园区生活服务的互动性、鲜活性,全方位构建数字化生活配套环境,为园区从业人员带来智能化的体验。

2022年,智慧园区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关于智慧园区的市场规模,据赛迪顾问测算,2020年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约2417亿元,同比增长6.5%,受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园区智慧化建设投资有所波动,近两年智慧园区市场增幅略有收窄。

预计未来3-5年内,园区原有传统基础设施与园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将显现,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和园区信息化发展趋向成熟,智慧园区建设需求将持续增大,到2022年将超过30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类园区1.5万余个,其GDP约占整体经济的30 %。

而关于智慧园区的建设数量,截至2015年底,国家级高新区共145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共219家,全国智慧园区总数达到364家。

此外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共有168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共有219家,全国智慧园区总数达到387家。

以此估算,2021年数量预计在500家左右,这一方面反映了智慧园区数量的缺口之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前几年智慧园区企业数量的增势也是较为缓慢的。

智慧园区格局几何?掘金口在何处?

中国仍在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和园区智慧化趋势,为智慧园区打开了 广阔的市场前景。智慧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涉及的微观场景众 多、功能碎片且多样,建设和运营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多方参与协 同,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的投入。

在智慧园区产业链中,园区的设计与建设处于上游,前者的参与者主 要负责园区的顶层设计,包括政府机构、园区规划单位,后者主要负责园 区施工建设,包括园区集成、管理平台搭建。中游则主要指的是智慧园区 的运营与管理服务,目前许多新的技术服务商与运营服务商正不断切入, 与园区的集成商成为建设的主要参与方。智慧园区下游主要是园区智能应 用方案的供应商,基于园区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提供综合安防、便捷通 行、资产管理、设施管理、能效管理、环境空间、高效办公等应用服务。

目前智慧园区的玩家类型较多,可分为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厂商、IT 厂商、集成商、地产科技厂商、创业公司等六种类型,大部分年轻的创业 公司均集中在运营管理服务领域,这也意味在该领域目前竞争激烈并缺乏 领军企业,未来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因此在这领域可能会迎来大量的企 业进军。对于这批年轻的企业而言,积极引进资本,汇聚信息资源将成为 新常态,以此应对市场激烈竞争。在基础硬件及集成领域,情况则相反, 大部分厂商均为某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如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等,后发 者想与他们竞争难度较大,同时各家在业务的开展更多是以相辅相成为 主,相比服务运营领域,这部分的市场竞争较为缓和。

资料显示,现阶段在我国现已形成“东部地区沿海城市集聚、中部地区沿江城市联动、西部地区特色发展方向”的智慧园区空间格局。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大量的产业园区平台作为基础,形成了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地区沿江城市地区借助沿江城市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而西部地区正凭借产业转移机遇,结合每个地域特色和产业园区产业规划基础,正加紧布局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预测在未来的3到5年内,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或将会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文章来源:每日安全资讯,安防知识网,赛迪顾问

  图片使用申明:原创文章图片源自‘Canva可画’平台免费版权图片素材;引用文章源自引用平台文章中所使用的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