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卡logo

带您了解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2024-05-14来源:

数据模型是组织数据管理的基石,是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数据模型为组织提供了清晰的数据结构和逻辑框架,使得数据管理更加高效和可持续。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而数据模型的设计和实施,则决定了数据在企业运营和决策中的有效性和可信度。良好的数据模型不仅能够简化复杂的数据景观,提高数据质量和一致性,还能够优化数据库性能,支持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因此,数据模型的意义在于为企业提供了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促进了业务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数据建模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和决策。首先,数据建模需要对业务需求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确保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业务流程和数据关系。其次,数据建模需要考虑到不同数据类型和来源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这就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结构和关联规则。此外,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和业务需求的变化,数据建模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变化。最后,数据建模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意见,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达成共识并得到支持。综上所述,数据建模的复杂性体现在对业务需求的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设计和优化、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协调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和处理各种复杂因素,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类型包括概念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s)、逻辑模型(Logical data models)和物理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s ),这种三种模型是逐步对现实世界的抽象的过程。概念模型用于捕捉业务需求和概念结构,逻辑模型则定义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关系,而物理模型则是在逻辑模型基础上进行物理实现的具体设计。而数据建模的流程通常包括需求分析、概念建模、逻辑建模、物理建模和验证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技术工具,需要经过细致的规划和执行。掌握这些概念和流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其数据资产,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数据模型

什么是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以数据为视角对现实世界特征进行模拟和抽象的工具,根据业务需求提取信息的主要特征,并反映业务信息(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数据模型不仅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业务场景,同时也是对重要业务模型和规则的固化记录。它包括三个阶段: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从概念层面的抽象到物理层面的固化记录,贯穿了数据模型的整个演化过程,确保与业务需求和技术限制的完美对齐。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任何一种数据库系统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数据模型之上。然而,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直接从现实世界中构建数据模型是不可行的。首先,需要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并在信息世界中建立数据模型,然后进一步将信息世界中的数据模型转化为计算机可实现的形式,从而支持数据库系统的运行。

数据模型统一定义、命名和编码了企业运营和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业务概念和逻辑规则,其基于实体、属性及其关系的表示方式,成为业务人员、IT人员和开发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系统建设中数据信息的蓝图。数据模型设计主要包含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

概念模型以真实世界的关系语义为基础,将数据需求抽象为业务对象和业务流程,简化并表达为“实体-关系”(E-R)图。逻辑模型是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化,用于定义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物理模型则是逻辑模型的具体实现,描述了真实数据库表的结构,包括表、视图、字段、数据类型等。物理模型的达成标志着业务流程和实体关系已固化为数据库中的表关系,可以被使用、验证、加工和维护,从而形成完整的数据模型。

物理模型和逻辑模型之间存在基本的一对一映射关系。在逻辑模型中,实体对应于物理模型中的表,属性对应于字段。物理模型是对逻辑模型在具体数据库上的物理实现。

概念模型的特点:

是一个高层次的数据模型,着重定义了重要的业务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包含核心数据实体或其集合,以及实体之间的业务关系。

逻辑模型的特点:

进一步分解和细化了概念数据模型。

描述了实体、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时通常遵循“第三范式”,以减少数据冗余。

物理模型的特点:

描述了模型实体的细节,平衡了数据冗余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需要考虑所使用的数据库产品、字段类型、长度、索引等因素。

必须确定数据库平台和应用程序架构。

在某种程度上,数据模型可视为数据架构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因为它承载了业务需求从自然语言到数据语言的转换过程。通过数据模型,抽象的业务概念和逻辑规则被清晰地映射成了具体的数据实体、属性和关系,为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基础和指导。数据模型的建立使得复杂的业务流程和信息需求得以清晰表达和高效管理,为企业的运营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因此,数据模型在数据架构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是构建可靠、高效数据管理系统的关键一环。

概念模型(CDM)

概念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s,CDM)的核心任务是综合和概括业务领域中的各个概念实体。该过程的重点在于分析概念实体及其相互关系,而不是详细描述各个概念实体的各种属性。通过以概念实体为线索,对需求分析结果进行审查,确定建模的范围,划分建模主题,梳理主要业务关系,构建逻辑数据模型的框架。

概念数据模型是一个结构化的业务视图,用于支持业务流程、记录业务事件和跟踪相关绩效指标所需的数据。该模型侧重于识别业务中使用的数据,而不是其处理流程或物理特征。该模型的视角独立于任何底层的业务应用程序。

概念数据模型代表了支持业务需求所需数据的整体结构,独立于任何软件或数据存储结构。其特点包括:

业务背景下数据结构的整体视图。

不依赖于任何数据库或物理存储结构。

可能永远不会在物理数据库中实现的对象。有些概念和流程可能不会出现在模型中,但它们对企业理解和解释业务非常重要。

支持执行业务流程或企业运营所需的数据。

概念数据模型是业务和IT定义以下内容的工具:

数据需求的范围。

跨不同业务单位和被企业全面采用的业务术语和度量。

业务对象(Business Data Objects,BDO)及其关系。

下面是概念模型的一个示例:

逻辑模型(LDM)

逻辑模型(Logical Data Models,LDM)是概念数据模型的进一步细化,旨在明确数据实体的属性、关系和约束。根据数据标准,它明确实体的中文和英文名称、属性的数据类型和精度,定义主键、唯一索引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设计时,遵循第三范式以减少数据冗余,是业务和技术人员沟通的工具。

在逻辑数据建模中,团队详细描述数据元素及其之间的关系,确保数据元素清晰定义、关系准确建立。设计过程中,通过引入上下文和细节,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数据需求,为业务流程改进和应用程序设计提供指导。这种结构化方法为数据库设计提供基础,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数据重复使用和未来模型的建立。

逻辑数据建模为组织提供了全面的数据视图,帮助理解和满足业务需求。它不仅为当前应用程序设计提供基础,还为未来的数据模型和系统架构奠定了基础,支持组织的长期发展。通过准确定义数据结构和关系,逻辑模型促进了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为有效的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程序开发奠定了基础。

下面是逻辑模型的一个示例,是对上图(概念模型)的细化:

物理模型(PDM)

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s,PDM)是数据建模过程的最后一阶段,它将逻辑模型(LDM)中的实体、属性、关系等概念转化为适用于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具体设计。它代表了最初业务需求和逻辑设计的物理实现。

物理数据模型描述了数据库的结构,定义了数据在物理层面的存储、组织和访问方式。它提供了数据库模式的详细视图,指定了表、列、数据类型、关系、索引和约束等内容。因此,物理数据模型(PDM)作为一个框架,指导开发人员创建和优化实际的数据库,考虑了存储、性能改进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具体特性。

设计注意事项:

提高数据存储效率:通过指定表、数据类型和长度的结构,增加数据存储的效率,确保数据库合理使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改善性能:通过策略性地实施索引、对大型表进行分区和对相关数据进行聚类,物理数据模型提高数据库性能,加快数据检索速度,提高系统响应性。

强制数据完整性:物理数据模型实施了诸如主键、唯一约束和外键等完整性约束。这些约束有助于保障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

支持可扩展性:物理数据模型允许对大型表进行有效分区,使数据库能够处理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同时保持性能。它简化了数据管理,并随着数据需求的增加而扩展。

优化查询:通过采用策略性的索引和精心设计的选择,物理数据模型加速数据检索,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效率。

增强数据库设计沟通:物理数据模型作为一种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开发人员、管理员和业务用户更容易理解数据库设计。它促进了有效的沟通,并共同理解了数据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减少冗余:物理数据模型中采用的规范化技术将表拆分为较小、相关的组件,从而减少了冗余。这导致了数据库中简化且一致的数据表示。

最大化资源效率:由于物理数据模型与所选技术栈的特定特性和功能相一致,因此它确保了系统资源在DBMS环境中的最佳利用。

下图是物理模型的ER图,基本和逻辑模型的ER图是一致的。

数据模型与元数据(metadata)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组织、数据域及其关系的信息。简言之,元数据就是描述数据的数据,涵盖了数据的内容、结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它提供了数据的背景信息和上下文,有助于理解数据的含义和用途。按照不同应用领域或功能,元数据一般可分为三类:业务元数据、技术元数据和操作元数据。

数据模型是对数据组织和表示的抽象描述,描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属性和约束。数据模型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和逻辑,以及数据在系统中的操作和处理方式。

从概念上看,数据模型是元数据的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中,概念模型的描述内容可以被理解为业务元数据的一部分,因为它主要关注业务概念和逻辑规则的定义,帮助业务人员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业务流程。而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描述内容可以被视为技术元数据的一部分。逻辑模型定义了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约束,而物理模型则描述了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这些信息对于数据库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来说至关重要。此外,操作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操作属性,例如数据的修改、删除和访问权限等,这些信息对于数据管理和安全性的维护至关重要。因此,数据模型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作为元数据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数据管理和利用的基础。

数据模型和元数据系统在数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数据模型更侧重于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用于捕捉和定义业务需求,设计系统架构,并指导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它提供了一个抽象的、结构化的视图,描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约束和流程,帮助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理解数据的含义和用途,指导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相比之下,元数据系统更关注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等数据消费阶段。在这个阶段,元数据系统用于管理和维护数据资产,支持数据的收集、存储、共享和分析。它记录和管理数据的属性、结构、位置和使用方式等信息,提供了数据的背景信息和上下文,帮助管理者了解数据的来源、质量、安全性等方面的情况,支持数据的检索、分析和报告,促进数据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和合规性管理。

数据模型主要用于信息系统设计阶段,而元数据系统则更侧重于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阶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数据模型与元数据模型(元模型)

数据模型描述了核心业务实体及其关联关系、定义和业务规则。但元数据模型(元模型,metamodel)常常令人困惑。元模型是元数据的数据模型,它描述核心元数据对象及其关系和关联的业务规则。

元数据模型(元模型,metamodel)是描述元数据的数据模型,其主要任务是描述核心元数据对象及其关系和关联的业务规则。在商业智能(BI)和在线分析处理(OLAP)、数据治理(DG)平台中,元数据模型(metadata model)是一种描述性的数据结构抽象层,用于将技术数据结构转换为用户友好的结构。它提供了对数据结构及其表示的详细描述,确保数据以用户友好的方式准备,包括数据本身、数据元素的名称和可见结构。

在商业智能(BI)和在线分析处理(OLAP)、数据治理(DG)平台中,元模型是基础组成部分之一,类似于数据模型在应用程序中持久化和查询数据的基础作用。它支持元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功能,并且设计受到DG用例以及操作的元数据的驱动。

一个元数据模型(元模型,metamodel)的示例如下:

数据模型是组织数据管理的基石,是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提供了清晰的数据结构和逻辑框架,使得数据管理更加高效和可持续。数据模型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三种类型,从抽象到具体的不同阶段,确保与业务需求和技术限制的完美对齐。与之相对应,元数据模型是描述元数据的数据模型,其主要任务是描述核心元数据对象及其关系和关联的业务规则。元数据模型是数据治理平台的基础组成部分,类似于数据模型在应用程序中的作用,支持元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功能。

  图片使用申明:原创文章图片源自‘Canva可画’平台免费版权图片素材;引用文章源自引用平台文章中所使用的原图。